在所有的化妆品中,似乎只有防晒霜带着特有的标记,叫做防晒系数。购买防晒霜的时候,第一个注意到的就是系数是多少。相信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惑:是不是防晒系数越高越好呢?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到底什么是防晒系数。
SPF是最早提出来的防晒系数,是针对UVB的防护系数。我们都知道,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暴露于日光下,皮肤会被晒红,严重的时候会晒伤。引起这种伤害的主要是UVB。这里有一个最小红斑量(minimal erythema dosage)的概念,就是指皮肤被晒出红斑的最小UVB的量(MED1),皮肤擦伤防晒霜后,皮肤被晒出红斑的最小UVB的量就会增加(MED2),SPF=MED2/ MED1。也可以粗略理解为假设皮肤在没有任何防护的情况下,照射阳光20分钟后皮肤会有红斑,那涂抹SPF15的防晒产品后,要照射阳光20*15=300分钟后,才会有相同程度的红斑出现。
PA(Protection Factor of UVA,又称PFA)PA是针对UVA的防护系数。人们逐渐发现阳光中的UVB虽然不会像UVB那样对皮肤造成晒伤反应,却可以不知不觉地使皮肤老化,出现色斑和皱纹,所以防护UVA同样重要。目前还没有具体指数,只分为+,++,+++三个等级, PFA 2~4倍是PA+ PFA 4~8倍是PA++ PFA 8倍以上是PA+++ 。
防晒系数是在实验室中严格按照使用要求和厚度涂用而测得的,实际使用时,一般人很难把防晒霜涂到足够的厚度,又会因为出汗、擦脸等等造成的损耗,如果不能及时补擦的话,就无法达到标注的数值所能提供的保护。防晒系数的高低,只是一个参考,并不能完全依赖于它。有人选择了一个防晒系数很高的产品,以为可以高枕无忧了,结果发现还是被晒黑了,就以为是产品不好,实际上可能是因为没有涂用足够的厚度或者没有及时补搽,所以说防透霜的正确使用远比系数更重要。
实验表明,防晒系数大于30的产品使用正确都可以对皮肤提供足够的保护,数值再高只是实验室的一些测试数据, 并不说明可以无限制地延长防晒时间,另外防晒系数高的产品因为配方的问题,可能会比较油腻,会使消费者更不容易及时补搽,有时候效果无法完全显现。
SPF数值和PA等级越高,说明防晒效果越好。但并不是说选购防晒产品时就一定要购买SPF数值和PA等级最高的,因为系数越高,防晒产品中物理或化学防晒剂的含量往往也越高,对皮肤的**更大,容易堵塞毛孔,甚至导致粉刺、发炎等。
1. 最好选择同时具有防御中波和长波紫外线功效的防晒产品;
2. 夏天容易出汗,因此选择具有防水、抗汗功能的防晒产品非常重要;
3. 根据季节和环境选择防晒产品。冬季室外和夏季室内工作为主的女性可选择低中等防护效果的防晒产品,如SPF8~15,PA+;夏季室外活动最好选择SPF>20,PA++的防晒产品;长时间户外活动,如在海边、雪地等环境,则需要SPF>30,PA+++的防晒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在出门前15~30分钟就需要涂抹防晒产品,涂抹的正确方法是轻拍,尽量不要来回揉搓、使劲**,以防产品中的粉末成分被深压入毛孔和皮肤沟纹中。防晒产品涂抹均匀,厚度适宜是获得最佳防护效果的关键步骤,有实验发现,一般脸部和颈部用两个手指腹的量防晒效果较为理想。防晒工作固然重要,但每天晚上务必将防晒产品彻底清除干净,切记不要带着防晒产品休息和睡觉哦!
评论留言
暂时没有留言!